當使用者對構件執行分析時,他們可以設定分析探索的遍訪(方向)。依預設,有四個方向可用:上游、下游、兩者都可以(上游和下游)以及完全跟蹤。本主題討論「完全跟蹤」遍訪,以及它與「兩者」遍訪之間的區別。下列影像顯示「影響分析圖」畫面上遍訪標籤上的遍訪選項:

使用「完全跟蹤」會導致產生巨型影響分析圖表,因為「完全跟蹤」會遍訪目標構件的每個節點。請謹慎使用此選項。如果不確定「完全跟蹤」是正確選項,請先使用「兩者」遍訪選項。「兩者」探索目標構件的上游和下游構件,但是不會探索每個節點,因此影響分析圖包含更少構件,且執行速度更快。
下列實務範例討論完全跟蹤遍訪可能比「兩者」遍訪更有幫助的狀況。
實務範例 1:指派新的開發人員 John 使用元件。John 開始設計元件,並探索相關構件。因為 John 是新加入專案的人員,所以他不瞭解可能的相依關係及互動,即使他是從最佳位置開始。John 使用「完全跟蹤」遍訪來查看從其中一個設計元素向上至需求及所包含模組的鏈結,然後查看從該模組中其他需求向下至設計相關組件的鏈結。John 還遵循從設計元素向下至測試案例的鏈結,從測試案例向下至所擁有測試計劃的鏈結,以及從測試計劃往回至其他設計元素及需求的鏈結。
實務範例 2:Susan 是產品管理員,正在考量一項變更,以一般化她其中一個產品中元件的功能。她使用「完全跟蹤」遍訪,來查看該元件的配置及產品線。她在配置中沿關係向下追蹤,直至類似但無關的元件,以查看潛在變更在何處可能讓元件適合併入其他產品線。這項併入會增加元件重複使用並減少成本。
下列實務範例討論兩者遍訪可能比「完全跟蹤」遍訪更有幫助的狀況。
實務範例 1:開發人員 John 必須對某些程式碼進行設計變更,以修正可調整性缺失。在 John 變更設計之前,他想要檢閱上游與下游構件。
上游構件是與設計相關的需求及工作項目。工作項目可能會說明可調整性問題的詳細資料。John 已被指派給工作項目,因此除了再次確認存在該可追蹤性鏈結之外,他不會瞭解該可追蹤性鏈結的任何其他資訊。然而,查看上游需求很重要,因為他必須確定新設計符合需求,其中包括任何新鏈結的效能需求。
下游構件是測試案例。John 必須確定已更新測試案例以使用新的設計。他可能還需要針對新效能及可調整性需求及其設計建立測試案例。
每一個其他深度層次都可能大幅度增加所繪製節點數目。有時您確實想要增加節點數目,而有時不是。當您增加深度時,使用注意。
下列影像顯示每個遍訪(上游、下游、兩者以及完全跟蹤)如何根據焦點構件進行移動。
